75岁阿姨在美容店消费96万元,官方已介入调查
2024-11-18 10:39:13
浏览:269次
日前,杭州一位马女士向媒体反映,她75岁的婆婆的妹妹(以下简称“老人”)在一家名为“蕾蕾美颜”的美容店内异常高额消费,累计金额高达96万元。 据悉,老人无儿无女,还存在一定的老年痴呆症状。马女士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老人在“蕾蕾美颜”美容店的消费记录惊人,其中某个套餐8次就要收费15万多。面对如此巨额的支出,马女士表示难以置信,并怀疑美容店存在诱导消费的行为。 该美容店罗店长表示,老人在店里的消费金额的确达到96万元,但对于老人做的“菩提套”项目具体是什么内容,罗店长几次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并以接电话为由走进店里的卷帘内。 接到投诉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和商务局迅速介入调查。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然而,美容店方面却以电脑打不开、涉事员工全部休息等理由,试图阻碍调查的进展。 市场监管局表示,将依法依规对美容店进行详细的调查,核实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同时,商务局也将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美容店的资质、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审查。
九条象律师咨询平台对本次事件进行法律分析如下:
- 消费行为的有效性:
- 首先需要确定 75 岁阿姨在美容店消费 96 万的行为是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下的行为。如果阿姨存在认知障碍、被误导、胁迫等情形,那么该消费合同可能存在可撤销的事由。例如,如果美容店通过虚假宣传其美容服务效果,夸大功效,使阿姨陷入错误认识而消费,阿姨或其家属可以依据《民法典》中关于欺诈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行为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消费合同,要求美容店返还消费款项。
- 同时,如果阿姨的消费行为明显超出其正常的消费能力和认知范围,且美容店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查和提示义务,比如未询问阿姨的经济状况、未告知消费风险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同的效力认定。
- 家属的权利:
- 若阿姨的家属认为该消费行为损害了阿姨的合法权益,在阿姨可能丧失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法独立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下,家属可以作为法定代理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代理阿姨进行维权活动,包括与美容店协商退款事宜,或者提起诉讼等法律程序。
二、针对老年人诈骗的普遍情况
- 推销保健品骗局:
- 很多推销保健品的骗子以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为手段,声称其保健品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甚至绝症,这种行为违反了《广告法》中关于禁止虚假广告宣传的规定。同时,如果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没有合法的生产资质、药品或保健品批准文号等,还可能触犯《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老年人因购买这些虚假保健品遭受损失的,可以要求销售者退还货款,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为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如果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如果造成老人人身损害的,还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
- 对于一些以会议营销、健康讲座等形式进行的保健品推销,若存在欺诈、强制消费等行为,组织者可能涉嫌诈骗等犯罪行为,老年人或其家属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根据诈骗金额和情节不同,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处罚,如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对应不同的量刑幅度。
- 推销高回报理财产品骗局:
- 若推销的高回报理财产品是非法的,例如未经过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非法集资活动,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应当向集资参与人清退集资资金。集资参与人有权要求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返还集资资金。同时,对于构成非法集资犯罪的,依据《刑法》相关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 如果是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但存在销售误导,如故意隐瞒产品风险、虚假承诺收益等,老年人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要求金融机构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偿本金损失以及可能的利息损失等。金融监管部门会对违规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罚,如责令改正、罚款、暂停业务等措施,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总之,老年人在面对各种消费和投资推销时,应提高警惕,家属也应多关心老人的经济活动。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诈骗或侵权行为,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相关知识汇总而来,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亦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涉及侵权或错误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