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私了协议”履行完毕后劳动者反悔,法院怎么判?
2025-03-20 15:38:10
浏览:55次
在现实生活中,当劳动者遭遇工伤时,出于快速解决问题、获取赔偿款等目的,部分人会选择与用人单位达成“工伤私了协议”。然而,协议履行完毕后,一些劳动者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反悔,由此引发法律纠纷。那么,法院在面对这类情况时会如何判决呢?我们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深入剖析。 案例详情 张某在2022年10月进了一家建筑公司搞水电项目,连劳动合同都没签。倒霉的是,刚上班没多久,他就被水钻机搅伤了。好在公司付了医药费,2023年1月,双方签了私了协议,公司赔了2.7万,还约定张某以后不许再找事儿。张某拿了钱,也打了领条。 可谁能想到,2月张某被认定为工伤,11月鉴定为十级伤残。这时候张某一算,法定赔偿远不止2.7万啊,于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再赔13万多。仲裁支持了张某,公司不服,闹到法院。 法院判决及依据 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没签劳动合同,但张某和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公司本该给张某买工伤保险,却没做到。而且,私了协议是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前签的,当时张某根本不清楚自己能拿多少赔偿,2.7万和法定的15.7万比起来,差太多了,明显不公平,损害了张某的权益。最后,法院认定协议无效,判公司再赔13万多。 法律分析 1.协议签订时间很关键:要是在工伤认定和鉴定前签的,劳动者容易吃亏,像张某这样,对自己伤情和赔偿标准没底,协议就可能因为显失公平被认定无效;要是之后签的,效力更有保障 。 2.有没有坑很重要:有些公司欺负劳动者不懂法、急着要钱,用远低于法定标准的赔偿签协议,这就属于显失公平或者重大误解,劳动者有权请求撤销。 3.不能违法底线:工伤保险是强制的,私了协议要是约定公司不用承担工伤保险责任,那肯定无效。 劳动者反悔的法律救济途径 当劳动者认为工伤私了协议存在问题并反悔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提供证据证明协议存在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如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情况,以及提供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按照法定标准获得工伤赔偿的诉求。 九条象(www.9xang.com)提醒:打工不容易,遭遇工伤更糟心。大家一定要多了解法律知识,别稀里糊涂签协议。要是能在工伤认定和鉴定结果出来后,平等协商赔偿金额,那才最稳妥,免得后面扯皮。觉得有用就赶紧转发给身边的打工人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相关知识汇总而来,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亦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涉及侵权或错误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