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岁中学生打赏主播花掉 45 万,还能要回来吗?
近日,北京一名 17 岁的中学生小刘,在某直播平台疯狂充值打赏主播,累计花掉了 45 万多元。期间平台发现她消费异常曾限制账户,没想到小刘冒充家长打电话给客服,平台居然只靠电话确认就解除了限制,让她继续大额充值。家长发现后起诉平台要求退款,最近这个备受关注的 "天价打赏案" 二审终审,法院判决平台和家长都有责任,最终平台需退还 24 万元。
事情是这样的:小刘用爸爸的银行卡绑定了直播平台账户,一年内悄悄充值 45 万打赏主播。平台一开始发现她频繁大额消费,就限制了账户。但小刘模仿家长语气给客服打电话,说 "是家长同意的",平台没要求提供任何证明材料,直接解除了限制,结果她又继续充钱打赏。直到家长查账单发现异常,才知道孩子背着自己花了这么多钱。
家长认为,孩子还是未成年人,这么大笔钱的消费没经过家长同意,要求平台全额退款。但平台辩解说,用户是实名注册,消费是自主行为,他们已经做了审核,不应该退款。
法院审理后认为,小刘作为未成年人,大额打赏属于超出她年龄认知的行为,家长没同意也没追认,这笔交易本来就该无效。但平台也有明显问题:孩子冒充家长打电话,平台连基本的身份核实都没做,审核完全是走过场,监管没做到位。另外,小刘自己沉迷打赏还撒谎解除限制,家长对银行卡和孩子监管不严,双方也有一定责任。综合考虑后,一审法院判决平台退 24 万元。
双方都不服上诉,北京四中院二审认为,平台审核漏洞确实严重,没尽到审查义务,而家长和孩子也有相应责任,维持了一审判决。
这个案例提醒家长们,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支付账户,关注孩子的网络消费行为。平台也不能只盯着充值,对未成年人的消费审核要更严格,不能光靠电话确认就放行。遇到类似直播打赏纠纷,法律会根据各方责任合理划分,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也要求各方尽到应有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