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说AI作文全判0分,AI使用的法律边界
2025-02-27 09:13:44
浏览:53次
据央视新闻2月26日报道,AI工具已成为不少大学生完成报告、论文的“神器”。一些高校教师和专家告诉记者,少数学生中还出现了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进行实验图片编辑、替代自主设计等不当或学术不端行为。某高校作业群里的一份通知显示,老师提醒如果用AI直接生成的作文全部算0分。 近期,不少高校出台AI工具使用规范,国内多个研究团队都在进行AI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专家提醒,AI工具得到的信息,可能存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缺陷,“有些时候会产生一些非常错误的答案,一眼看到非常荒谬的那种”。若过度依赖AI,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维惰性,抑制创造力的发展。
如果用ai写作文还只是判0分的话,那下面的就涉及到法律问题了。
临沂某初中生用AI工具将班主任照片合成到《狂飙》反派角色身上,原本只在班级群里传播的表情包,经好事者转发竟登上热搜。教育部门介入后发现,涉事学生家长需共同承担侵权责任。肖像权法律专家提醒:“民法典第1019条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他人肖像,即便是未成年人恶作剧,监护人也难辞其咎。”
三个月前,杭州的虞某就栽在了同样的“娱乐行为”上。她把某网红博主跳街舞的视频导入换脸软件,替换成自己的面容后发到短视频平台。短短三天,这条“街舞首秀”视频获得二十万点赞。直到收到法院传票她才明白,原视频里标志性的红色棒球帽、手腕刺青等细节,让观众依然能辨认出原博主身份。法官当庭指出:“可识别性不仅限于面部特征,整体形象若具有显著标识功能,同样构成肖像权侵权。”最终虞某不仅要删除视频,还需赔偿对方6万元精神损失费。肖像权律师提醒这种法律认定标准,让无数普通用户措手不及。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系作者结合相关知识汇总而来,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亦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涉及侵权或错误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删除!